汉娜·阿伦特

汉娜·阿伦特

汉娜鄂兰:真理无惧

在线免费看片

年代:2012 

首映:2012-09-11(多伦多电影节) / 2013-01-10(德国)

时长:113分钟

语言:德语,英语,法语,希

观看量:17132

豆瓣:8.2

更新:2024-05-08 17:27

剧情:
1960年,以色列宣布逮捕被称为“死刑执行者”的纳粹德国前高级官员阿道夫·艾希曼,并于1961年在耶路撒冷进行审判。《纽约客》邀请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著名犹太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芭芭拉·苏科娃饰)为此次审判撰稿。当汉娜·阿伦特前往耶路撒冷观看审判时,她发现艾希曼的论述、公众舆论和她自己的哲学思想之间存在差异。当阿伦特将艾希曼的行为提升到哲学的高度时,她的文章不出所料地在社会上引发了负面评论和批评,汉娜·阿伦特的一些老朋友甚至与她分手。当时海德格尔家下最骄傲的女学生,想在风雨交加中全身而退,却发现一切不再像她预想的那么简单。
展开
线路F1

预告片

图集

  • 汉娜·阿伦特 图1
  • 汉娜·阿伦特 图2
  • 汉娜·阿伦特 图3
  • 汉娜·阿伦特 图4
  • 汉娜·阿伦特 图5
  • 汉娜·阿伦特 图6
  • 汉娜·阿伦特 图7
  • 汉娜·阿伦特 图8
  • 汉娜·阿伦特 图9
  • 汉娜·阿伦特 图10

影述

汉娜·阿伦特:口碑不衰的传记片 哲学家传记电影的典范

因为正读《过去和未来之间》,接触到用繁复严谨构造的文字描绘出逻辑思想流动的模样,觉得自己像一叶扁舟从怡情的小说文章小河误入了哲学思辨大江,懵懂间勉强把握着书中高阶思想的动向。因此想从同名人物电影中了解这么一位非凡睿智的哲学学者,或许对我了解汉娜阿伦特和读好手头这本书都有进益。
为了避免给人带来哲学思想者智慧近乎冷酷的印象,电影表现了阿伦特家庭生活的甜蜜,和作为教授备受同僚学生的尊敬,并用许多细节塑造人物的纤细和修养

汉娜·阿伦特为人所知,一方面主要是作为20世纪具有重要地位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另一方面便是其审判阿道夫·艾希曼时以哲学方式在《纽约客》上提出的“恶之平庸”概念。
传记电影《汉娜·阿伦特》以后者为主线,呈现了汉娜·阿伦特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另外一条线描述了海德格尔与汉娜·阿伦特的情感历程,亦是电影的主题之一。海德格尔在汉娜·阿伦特心目中思想之王的地位,从1925相识并坠入爱河到1933年纳粹上台后经历了剧烈的变化,暗示一位20世纪女性不断强大,寻找自我的人生历程。

这个标题来源于《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原小标题是「什么是心理病理的原因:是创伤还是幻想?」。在这里涉及到的现象不能称为是心理病理性的,但我觉得这个例子可以从类似的逻辑来体现出,为什么我们认为幻想----不管是理想的好还是理想的坏----都是一个需要警惕对待的东西。
「人们需要一个替罪羊。」这句话中的「需要」是我觉得最有深意的一个词。它让我想到 Melanie Klein 客体关系理论里的「偏执-分裂位」:处在这个心位的婴儿由于自我发展还不够成熟、没有能力消化本能受挫所带来的焦虑

由于听戴锦华老师的课,我接触到这部电影。我系统地听了戴锦华老师讲历史与记忆,讲那些不能被“再现”的历史,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还有很多我理解却也不能理解的想法。
达不到戴老师的思想高度,所以,只在此梳理一下自己的切入点的发展脉络。
第一,我看到了“乌合之众”,想起了勒庞在书里写的“群众并不渴求真理,谁打破他们的幻想,谁就是他们的敌人”。这句话,不得不说作者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说的,只有身处“乌合之众”之外、只有身在事件之外、身在历史之外

汉娜·阿伦特:口碑不衰的传记片 哲学家传记电影的典范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iaomishouhou.com/a/10420.html

展开

豆瓣推荐

弗里达
8.72002年墨西哥爱情
维特根斯坦
7.91993年日本同性
罗莎·卢森堡
7.81986年西德传记
恋上哲学家
7.62016年奥地利爱情
永恒记忆
8.42008年芬兰传记
公民凯恩
8.81941年美国悬疑
宁静的热情
7.32016年比利时传记
教宗的承继
8.62019年意大利传记

卢森堡传记片

本周热播

资源榜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