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此时

年代:2005 

首映:2005-09-07

时长:90 分钟

语言:阿拉伯语,英语

观看量:4987

热播指数:11

豆瓣:7.7

更新:2024-05-07 17:53

剧情:
柯汉磊(阿里·苏莱曼饰演)和萨阿德(凯斯·纳希夫饰演)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这两个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在特拉维夫的一个抵抗组织接受了人体炸弹的训练,他们的父母和亲戚并不知道这一切。训练结束后,他们将把隐藏的炸弹绑在身上,并在巴以边境执行光荣的不返回任务。。。这部电影获得了2005年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蓝天使奖、大赦国际电影奖、2005年欧洲电影奖的最佳编剧奖、第63届金球奖的最佳外语片奖、,2006年电影预告片奖最佳外语剧情预告片、2006年独立精神奖最佳外语片等。
展开
线路F1

图集

  • 天堂此时 图1
  • 天堂此时 图2
  • 天堂此时 图3
  • 天堂此时 图4
  • 天堂此时 图5
  • 天堂此时 图6
  • 天堂此时 图7
  • 天堂此时 图8
  • 天堂此时 图9
  • 天堂此时 图10

影述

【天堂此时】总有相同感受


http://rogerebert.suntimes.com/apps/pbcs.dll/article?AID=/20051103/REVIEWS/511030305/1023
The director is himself a Palestinian, born in Israel; his crew included Palestinians, Israelis and Westerners, and during the filming was reportedly threatened by both sides in the conflict. It hardly matters, in a way, which side Abu-Assad's protagonists are on; the film is dangerous because of its objectivity, its dispassionate attention to the actual practical process by which volunteers are trained and prepared for the act of destruction.
巴以冲突,纠缠数十年,人肉炸弹,已经不再吸引新闻的头版了;可是,我们对于恐怖袭击背后的故事,所知仍然如此少得可怜。
我选择这部电影,首先是当一部纪录片来看,其次,这是一部讲述生死抉择、理想与妥协的影片。很遗憾,很多人的评述中,似乎都把导演的身份背景混淆了,而且只是当作普通的剧情片来评述。
按知名影评人Roger Ebert的介绍,导演出生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

光棍节看了这部由以色列导演执导的《天堂此时》,一个纪录片似得电影,通过两个巴勒斯坦青年成为自杀炸弹前48小时的生活,展示给我们一个无比沉重的现实。
卡萨德和萨义德是两个巴勒斯坦的小伙子,年轻冲动,在修车厂里面干活,冲动的卡萨德刚刚丢掉了这份工作。萨义德也和来修车的女客人,一个著名的烈士的女儿产生了懵懂的感情,日子就这样平静而无聊的度过。到了晚上,他们接到通知,明天轮到他们去以色列做自杀炸弹了。
第二天,他们在穿越以色列铁丝网的时候,被以色列军车发现,两人又逃回纳布卢斯。逃跑的过程中两人失散,卡萨德被组织的人接到,萨义德根据自己的心路历程去了几个地方,最后被卡萨德找到。
次日两个人又去执行任务,卡萨德通过对萨义德一天的找寻,对自己的使命产生了质疑,萨义德将卡萨德骗上了回纳布卢斯的车上,自己上了一辆有以色列士兵的公共汽车,引爆了炸弹。
通观全篇,我觉得充满了一种对他们信仰的嘲弄。萨义德和卡萨德两个人都是普通的青年,有着自己的家人和爱人,有着自己要操心的柴米油盐

新闻天天报道恐怖分子的恶行,这部片子就站在“恐怖分子”的角度去看战争。如果这些恐怖分子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和亲人,结果发现他们都是人而已。男主是个普通的汽车维修工,家人关系和睦,刚刚遇到喜欢的姑娘,正是要开始生活的年纪。这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原来他们也是有血有肉,被生活困扰的普普通通的人。
男主某天晚上接到消息后就要慷慨赴死,导演把临行前最后一餐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布局,所以在后来朋友退缩的时候毫不奇怪。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的爱和抗议。
电影处处提到真主

这部电影在《认识电影》第12版里占了一席之地。
【《天堂此时》这部电影的座右铭会像所有现实主义电影一样:“事实就是如此!” 电影影像与日常生活的现实相似,因此电影内在的世界和导演探索的外在环境几可对应。现实主义电影往往取材自社会底层人物,也往往探索道德问题。创作者少干预材料,反而愿让题材自己说话。现实主义倾向于强调生命的基本经验,其风格胜在让我们对他人同情,美丽的形式经常不及现实的质感和平常的感觉重要。写实的影像看起来没有被操弄,照实全搬而已。他们常捕捉到一种亲昵的时刻--也就是被摄者浑然不觉之时。一般而论,故事材料似松散地组织,也带有许多似与推进剧情无关之细节,仅增加了真实感。此片描述两个巴勒斯坦汽车工人生命中的最后几小时,他俩是发小,志愿担任人肉炸弹,被伊斯兰激进分子尊为“殉道者”。此处他们再身上绑炸弹,准备杀死以色列目标。他们对任务也有怀疑,但为团结故,所有疑问吞在肚子里。他们问:“爆炸后会怎么样?”领导说:“你们会被两个天使接走。” “真的?”焦虑的炸弹客问。“当然。” 领导回答

正值黎以冲突日益激烈的时候看了本片。单就论电影本身的话,的确很一般,尤其是结尾哈维对待“人弹”态度的转变显得过于突然而前面也缺少对此相应的铺垫。但是,对影片想要表达的精神却值得人去深思。
不管处于任何目的,当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生命来追求一种东西的时候,都是非常值得商榷的。在人权主义当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生命更加重要了,这也是片中那个女孩坚决反对“人弹”的原因,可是,“比起现实当中的地狱,我更愿意生活在理想中的天堂”这就是“人弹”们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他们称自己为“殉道者”,对于现实的侵略与占领,他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反抗、去斗争,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信仰的忠诚,并最大可能去削弱敌人:“尽量找警察和士兵多的地方下手”“一个人先做,另一个人15分钟再动手,这样可以多炸死些士兵”。
但是,真的值得这样去“殉道”吗?特别是当他们发现他们行动之前的宣誓录影带在商店里面出售,而价格甚至还比不上一起出售的处决“叛徒”的录影带时。他们迷茫了,想退缩了,可是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

【天堂此时】总有相同感受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xiaomishouhou.com/a/17787.html

展开

豆瓣推荐

再见,孩子们
8.51987年意大利剧情
风吹麦浪
8.12006年西班牙战争
暴雨将至
8.61994年英国剧情
伯纳德行动
7.92007年德国犯罪
影子部队
8.61969年法国剧情
无主之地
8.62001年英国剧情
伊万的童年
8.81962年苏联剧情
乌龟也会飞
8.82004年伊拉克剧情

以色剧情片

本周热播

资源榜

更多推荐